黃油核桃麵包

美國預防性心血管醫師威廉‧戴維斯(William Davis, MD)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餐桌上的小麥製品,竟然會是肥胖、脫髮、過敏等多重疾病的根源,真的是這樣嗎?

家常小麵好滋味

小麥是世界人民的傳統主食,小麥粉可以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鹹甜酸辣,沒有小麥的生活好像很彆扭,少了多少美味啊!可是如果小麥果然如這位醫師的研究證明,小麥危害人體健康,你是不是還是會考慮一下減少小麥的攝取量呢?

此小麥非彼小麥

我們父母輩,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吃的小麥,在四、五十年之後的今天已經不是同一種物種了!經過幾十年的雜交、配種、基因改造以及大量的化肥澆灌,現代小麥的結構已被完全改變,除了變成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誘人美味,也成了包含更多麩質蛋白質、給人類帶來各種疾患的根源。這或許解釋了50年前的美國為什麼沒有今天這麼多體重超重的人群?中國大陸越來越多的體重超標人群大約也和現代小麥有關係。

誰不愛吃披薩 讓你發胖沒商量

根據醫師威廉‧戴維斯的研究和無數的臨床案例發現,現代小麥讓食用者在腹部、臀部累積出難看的小麥肚、大象腿,累積的脂肪也是體內發炎的溫床,也和快速老化、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神經失調都有關係。很多人以為更健康的全麥麵包,它的升糖指數(GI值)比白麵包跟蔗糖都高。

遠離小麥 遠離疾病

戴維斯醫師在他的系列著作中深入剖析食用現代小麥對人類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分享了自己臨床中患者戒斷小麥、改善健康的真實案例,遠離小麥後,患者也分別擺脫了:

  • 5到20公斤的多餘脂肪
  • 糖尿病、心臟病。
  • 胃食道逆流、大腸激躁症、破壞腸道的乳糜瀉。
  • 氣喘、不明原因皮疹。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多種神經失調症,甚至精神分裂症。

戴維斯醫師倡導的去小麥飲食在讀者中反響很大,據報導,光是崇尚健康自然的加拿大就有超過九百萬人加入「去小麥飲食」的行列,他的著作“Wheat Belly”也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亞馬遜身心健康排行榜榜首。

幸運的我

小時候生於藏區,長於藏區,小麥、青稞適當地的主食,當然也是我們的主食,雖然來自成都的父母會想盡辦法去買一些大米,盡量保證我們每天有一頓是大米飯,吃麵食的時候當然居多,爸爸還會想各種辦法製作可口的麵食,不至於讓孩子們厭倦麵食。現在想來幸虧那個時候的小麥都是比較健康的,青稞就更不用說了,一直是我很愛吃的,大部分時候,我們的青稞都是藏區的吃法,糌粑-超炒熟的青稞磨成細粉,加入開水、酥油和白糖,待酥油融化後(犛牛奶提煉出來的),在小碗裡拌勻,用手捏成形就可以吃了。

香甜的紅豆餅,或許可以考慮用米粉替代

說起來也巧,大約是一年前,發現會做又愛吃麵食的自己,經常吃了麵食就容易犯困,體重也容易增長,而且比較明顯是腰圍。就盡量控制自己少吃麵食,包括米飯,這樣以來,飯後犯困的情況就越來越少了,精神也更好,體重和腰圍的維持也比較容易了。看看稻米為主食的日本人、越南人、泰國人,是不是比較少看到很大隻的體型?

學習了戴維斯醫師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享,覺得還是很有道理:但凡喜歡麵食的人體型都比較大隻,腹部飽滿。不管你信還是不信,不妨試試戒斷麵食一週來看看身體的反應如何?如果感覺更有精力,體力更好,或者體重也減輕,那就說明戴維斯醫師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學習並參考的。

舊金山星級牛排館的新鮮麵包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俊旭也強力推薦戴維斯醫師的這本書:「這本書是我所有推薦的書當中,議題最震撼的,也是最精彩的一本。請讀者先拋棄成見,靜下來好好讀完,尤其是喜歡吃小麥製品、又有健康困擾的人,非讀不可。」台灣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也分享他的體會:「我本身也是個過敏症患者……停止吃小麥製品之後,大約在兩、三天之內,所有不舒服的過敏症狀全部消失。」

 

【作者簡介】威廉‧戴維斯醫學博士(William Davis, MD)

戴維斯博士是一位心血管疾病預防學家,他推廣的無小麥飲食,不僅能夠預防心臟病,而且可以療癒已發生的症狀。他目前擔任線上疾病預防計畫「追蹤血管斑塊」(Track Your Plaque)的醫學主任,並且經常為全國性刊物與醫療健康網站撰文。

已婚,育有3名子女,一家人居住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福克斯角(Fox Point),櫥櫃中絕對沒有貝果Bagel 、瑪芬Muffin蛋糕之類的小麥食品。